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富集与染色
循环肿瘤细胞(circulating tumor cell)简称CTC,通常把进入人体外周血的肿瘤细胞称为循环肿瘤细胞。1869年,澳大利亚籍医生Ashworth首次提出循环肿瘤细胞的概念。CTC检测通过捕捉检测外周血中衡量存在的CTC,监测CTC类型和数量变化的趋势,以便实时监测肿瘤动态、评估治疗效果,实现实时个体治疗。其自发或因诊疗操作,从实体肿瘤病灶(原发灶、转移灶)脱落,大部分CTC在进入外周血后发生凋亡或被吞噬,少数能够逃逸并锚着发展成为转移灶,增加 恶性肿瘤 患者死亡风险。
大量研究表明,CTC以不同形态存在于外周血中,既有游离的单个CTC,也有聚集成团的细胞团(CTM,Circulating Tumor Microemboli)。肿瘤细胞在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过程中会发生上皮-间质转变(EMT,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),故CTC存在不同类型,包括上皮细胞表型、 间质细胞表型和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混合表型。CTM和间质细胞表型CTC具有更强的转移潜能。
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。肿瘤细胞侵入到原发肿瘤细胞的周围组织中,进入血液和淋巴管系统,形成循环肿瘤细胞CTC,并转运到远端组织,再渗出,适应新的微环境,最终“播种”、“增殖”、“定植”、形成转移灶。因此早期发现血液中的CTC,对于患者预后判断、疗效评价和个体化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。
循
环
肿
瘤
细
胞
的
鉴
定
循
环
肿
瘤
细
胞
的
富
集
循环肿瘤细胞(circulating tumor cell)的富集有多种方式,例如利用微流控芯片分离血液中粒径大小不等的细胞;例如汇先医药利用网筛的形式富集CTC(物理+免疫双富集);例如利用水凝胶珠或磁珠的方式的单一免疫富集。
物理富集两大流派:1)利用细胞直径大小不同进行分离过滤筛选,截取直径较大的CTC细胞;2)利用流速与颗粒大小(离心力)的方式筛选细胞;
免疫富集:将CTC通用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固定至固定相,样本流经固定相,抗体捕获CTC细胞膜表面的抗原,将CTC细胞固定至固定相。